欢迎您使用内部管理系统

北京大学MPA教育中心是北京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PA)教育主办单位。负责北京大学MPA的招生和教育,进行MPA教育的国际国内合作,主要为政府机关和非盈利组织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精通某一具体政策领域的高级公共管理人才。

教师登陆

 

学生登陆

 



杨雪冬:当代中国基层治理及其现代化

来源:; 发表时间:2025-09-29;点击:

  2025年9月27日晚,应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邀请,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系主任杨雪冬教授以《当代中国基层治理及其现代化》为题,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讲坛发表演讲。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田凯教授主持,MPA教育中心主任孙明出席讲座。

0M1A6067

  讲座伊始,杨雪冬教授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基层现象切入,指出基层治理的核心在于“在保持活力的同时实现秩序”。他强调,基层是每个人生活的最终落脚点,不论地位高低,都离不开基层治理,一个好的基层治理意味着日常生活更加有序、温暖。

  杨雪冬教授系统解析了“基层”与“基层治理”的内涵。他指出,在中国语境中,基层是“离我们最近的国家”,其治理样态多元复杂,既有党政力量的主导,也包含社会、市场等多重主体的参与。基层治理不仅要面对自上而下的任务压力,还要回应群众自下而上的多样化需求。

  在回顾中国基层治理的历史传统时,杨雪冬教授指出,中国自古便有重视基层治理的传统,形成了以郡县制为基本架构的治理体系,并发展出双轨治理模式——既有自上而下的行政轨道,也有自下而上的社会轨道。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组织社会、动员基层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独特传统,对当代基层治理仍具深远影响。

7b0a202020202266696c746572223a202230220a7d0a

  围绕基层治理现代化,杨雪冬教授提出当前面临的六大挑战:制度的统一性与基层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多层体制与基层单一执行之间的矛盾、任务多样性与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治理包办化与群众参与选择性之间的矛盾、数字技术便捷化与人与人关系疏离之间的矛盾,以及基层工作人员激情消耗与职业倦怠之间的矛盾。他强调,基层治理现代化不仅要传承历史经验,更要回应现实挑战,实现治理理念与方法的创新。

  在互动环节,多位同学踊跃发言,针对基层工作者的激励、社会动员、压力型体制等提问,杨雪冬教授逐一进行了解答。

0M1A6078

  孙明老师在点评中表示,杨雪冬教授的讲座巧妙融合“现实与历史”“现实与理论”“政策与学术”三个维度,为理解中国基层治理提供了清晰的框架。田凯教授在总结中指出,杨雪冬教授的讲座信息量丰富、视野开阔,既有历史纵深,又有现实关切,为理解中国基层治理的逻辑与挑战提供了深刻的理论框架与分析工具。他鼓励同学们从讲座中汲取灵感,结合自身实践,深入研究基层治理中的复杂问题。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讲座,对中国基层治理的历史脉络、现实困境与发展方向有了更加系统和深入的认识。